2026年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
招生考试大纲
学院代码:021
学院名称: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
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:145100文物
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:101思想政治理论、204英语(二)、628文物学基础 、842文物保护与利用
初试科目1:628文物学基础
一、考试形式
(一)试卷满分、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
本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(二)答题方式
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;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。
(三)考试目标
《文物学基础》考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文物学、考古学、博物馆学及中国陶瓷等核心知识模块的系统掌握程度。要求考生牢固掌握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、考古学的方法论与重要成果,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,具备文物鉴定、保护管理、价值阐释与文化推广的综合素养。
二、参考书目
参考书目:
1.《文物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文物学概论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2.《考古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考古学概论(第二版)》(马工程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。
3.《博物馆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博物馆学概论》(马工程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。
4.冯先铭:《中国陶瓷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1年版。
书目1.《文物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文物学概论》(马工程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文物学基本定义
文物;文物学;文物、文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。
2.文物与文物研究
文物概念的形成;文物的价值;文物研究的历史。
3.文物的保护、管理与合理利用
文物的分类、分级和鉴定;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与规范;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;文物的合理利用。
4.可移动文物
陶器;瓷器;青铜器;玉器;金银器;书画;漆木器;织绣;砖石雕刻;碑帖;古籍与版本;钱币;文房四宝;其他古代文物;近现代可移动文物。
5.不可移动文物
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命名;古遗址;古墓葬;古建筑;石窟寺及石刻;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;其他不可移动文物。
书目2.《考古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考古学概论(第二版)》,(马工程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导论
考古学的定义。考古学的作用与局限。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。
2.考古学发展简史
中国古代的金石学。近代考古学的传入。中国考古学的萌芽。
3.田野考古
普通调查。重点调查。区域系统调查。探方发掘法。探方对角法。
4.分期与考古学文化
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。碳十四测年。树木年轮法。蒙特留斯。文化因素分析法。考古学文化的定义、命名。
5.考古遗存分析
陶瓷器的制造、功能分析。铜器铸造、装饰技法。人工遗迹的功能分析。
6.环境、资源与经济研究
攫取经济。生产经济。稻作、粟作农业起源。
7.古代社会研究
聚落考古的定义。聚落考古研究内容。
8.思想文化研究
史前陶文与古代文字起源。文字的功能。习俗的产生和发展。
9.遗址保护与公共考古学
公共考古学的缘起与内容。现状与发展趋势。
书目3.《博物馆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博物馆学概论》(马工程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绪论
什么是博物馆学;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;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;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。
2.博物馆学发展史
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;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。
3.博物馆功能与类型
博物馆的定义;博物馆的特征与功能;博物馆的类型。
4.博物馆的发展历程
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;当代外国博物馆;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;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。
5.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
博物馆的藏品;藏品征集的方法与要求;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。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;藏品管理流程;藏品的数字化管理。
6.博物馆藏品保护
藏品保护的内涵与理念;藏品的保存环境;藏品保护科技。
7.博物馆展览策划、设计与施工管理
展览内容策划;展览形式设计;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。
8.数字博物馆
数字博物馆的概念;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;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作用;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。
9.博物馆教育与服务
博物馆教育的相关概念;博物馆教育的理论;博物馆讲解服务;博物馆讲座;互联网+博物馆教育。
10.博物馆观众
博物馆观众定义;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;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。
11.博物馆经营管理
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;博物馆人事管理;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;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;博物馆经营。
12.博物馆建筑
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;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建筑智能化;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。
书目4.冯先铭:《中国陶瓷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1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基本概念
陶与瓷的区别;常见陶器器型及口沿、肩部、腹部、底足类型识别;常见陶瓷器纹饰类别;主纹、辅纹、边纹、地纹;缠枝、折枝;外销瓷;瓷器基本装饰技法。
2.原始社会陶器
仰韶文化陶器;马家窑文化陶器;龙山文化陶器;屈家岭文化陶器;蛋壳黑陶、蛋壳彩陶。
3.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陶瓷
商代陶器;白陶;龙窑;夏、商、西周、春秋印纹硬陶;秦汉陶器发展三阶段;低温彩铅釉;商周原始瓷;春秋战国烧造工艺的进步;陶瓷合烧;秦汉原始瓷;东汉瓷器与瓷窑;三国两晋南北朝越窑、瓯窑、婺窑、德清窑、洪州窑、湘阴窑;谷仓;化妆土;莲花尊;北朝白瓷;三国两晋南北朝瓷业成就。
4.隋唐陶瓷
隋代瓷器典型器、纹饰;隋代安阳窑、淮南窑、丰城窑、湘阴窑;隋代白瓷;南青北白;唐代邢窑、定窑、巩县窑、耀州窑、洪州窑、越窑、长沙窑、寿州窑;釉下褐绿双彩、鲁山花瓷、绞胎瓷、唐三彩、匣钵;唐代陶瓷工艺成就。
5.五代宋辽夏金瓷器
五代定窑、越窑、景德镇窑;珍珠地划花;宋代五大名窑、六大窑系;宋代定窑、汝窑、钧窑、磁州窑、耀州窑、南宋官窑、哥窑、龙泉窑、景德镇窑、吉州窑、建窑;静江花腔腰鼓;宋代北方、南方制瓷工艺成就。
6.元明清瓷器
元代景德镇瓷器概说;枢府瓷(卵白釉瓷);元代青花瓷、釉里红瓷;御窑厂;明代景德镇瓷器概说;洪武(釉里红、青花)、永乐(青花、甜白)、宣德(青花、铜红釉、蓝釉、甜白釉、洒蓝釉)、成化(斗彩、青花、黄釉)、弘治(青花、颜色釉、彩瓷)、正德(青花、素三彩)、嘉靖(青花、彩瓷)、万历(青花、五彩);康雍乾三朝瓷器高峰成因;康熙(青花、五彩、斗彩、素三彩、珐琅彩、颜色釉)、雍正(青花、青花釉里红、彩瓷、红釉)、乾隆(粉彩)。
初试科目2:842文物保护与利用
一、考试形式
(一)试卷满分、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
本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(二)答题方式
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;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。
(三)考试目标
《文物保护与利用》涵盖文物保护学、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及文物保护法相关内容。要求考生掌握文物保护基本概念、各类材质文物保护方法、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要点及博物馆环境控制等专业知识;熟悉文化遗产不同类型的特点、价值认知与保护管理原则;了解文物保护法修订意义及具体条款。旨在培养考生在文物保护实践、文化遗产管理利用及法律遵循方面的综合能力。
二、参考书目
1.王蕙贞:《文物保护学》,文物出版社,2009年。
2.张颖岚、周剑虹编著:《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24年。
3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(2024年修订)。
书目1.王蕙贞:《文物保护学》,文物出版社,2009年第1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考试范围概要:
1.文物保护学基本概念
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;文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;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与基本原则;文物保护的历史与未来。
2.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
陶瓷砖瓦的化学组成及烧制工艺;陶瓷砖瓦类文物损蚀的主要原因;陶瓷砖瓦类文物的清洗、黏结、加固、修补、表面防护的要求、操作流程及常用试剂特点。
3.金属类文物保护
金属文物的锈蚀机理与去锈蚀原理;青铜器的发展;青铜文物的组成;常见青铜器锈;青铜器病害与图示;局部“粉状锈”的治理;青铜器修复;铁器的发展;铁器的组分及结构;铁器文物的保护修复;锡器文物保护。
4.石质文物保护
石质文物的分类;石质文物风化的主要原因;石质文物的清洗、黏结、加固。
5.纸质文物保护
纸的发明及发展;中国古代造纸术与纸张的发展历程;中国古代书画装裱款式;中国古籍装帧形式;纸质文物病害原因与病害调查;纸质文物的污染和清除;纸质文物上污斑的清除;纸质文物的加固。
6.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
古漆木竹器的发展及意义;古漆木竹器保护处理的必要性;饱水漆木竹器保护性处理的程序;古漆木竹器腐朽的主要原因;出土漆木竹器的发掘现场保护;饱水竹木漆器的脱水定形(自然干燥法;明矾脱水定形法;醇—醚—树脂连浸法;丙酮—松香法);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、必要性、加固修复材料和方法,针对性的加固修复;漆木竹器杀菌防霉杀虫防蛀的方法、优缺点、操作与试剂特点。
7.纺织品文物保护
古代纺织品的组成材料;纺织品文物糟朽的主要原因;古代纺织品的颜色及其成分;出土纺织品文物的污染;清洗纺织品文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;纺织品文物的湿洗法清洗(纺织品上污泥和土、金属锈蚀物形成的锈斑、蛋白质沉积物的清洗);脆弱纺织品文物的加固。
8.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
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、主要任务、特殊性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出土时的环境突变及其对文物的危害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采集时的稳定性处理与环境控制;考古发掘现场采集的基本内容、采集样品应遵守的基本原则;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提取前必须考虑的问题、出土文物的提取方法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提取后的包装运输。
9.博物馆环境
博物馆温度指标及控制;博物馆内相对湿度及其控制;空气污染物及来源;防止光线损害文物藏品的措施;博物馆害虫的预防与除治。
书目2.张颖岚、周剑虹编著:《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24年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绪论
文化遗产的概念、文化遗产的价值、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理念、文化遗产的管理制度、文化遗产的未来
2.考古遗址
考古遗址的概念、考古遗址特点与类型、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历程、考古遗址的价值认知、考古遗址的保护原则、考古遗址的调查评估、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管理、考古遗址的展示、阐释与可持续发展
3.文化景观
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发展、文化景观保护、文化景观管理
4.文化线路
文化线路概念及发展、文化线路的价值和类型、文化线路遗产遴选与保护管理
5.历史村镇
历史村镇的概念辨析与保护历程、历史村镇的构成要素与价值、历史村镇的保护、历史村镇的有机更新
6.工业遗产
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保护历程、工业遗产的特征和价值、工业遗产的保护、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
7.农业遗产
农业遗产的概念及发展、农业遗产的类型和价值、农业遗产的保护管理、农业遗产的利用
8.革命文物
革命文物概念、革命文物的类型及价值认知、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、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
书目3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(2024年修订)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修订文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;2.总则;3.不可移动文物;4.考古发掘;5.馆藏文物;6.民间收藏文物;7.文物出境进境;8.法律责任;9.关于附则;10.抓好文物保护法贯彻实施。
专业复试笔试科目:江西文物与考古
考试大纲:江西重大考古发现;江西地方文化史。
参考书目:
1.孙家骅、詹开逊:《手铲下的文明——江西重大考古发现》,江西人民出版社,2004年版。
2.张志军:《江西地方文化史导论》,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8年版。
同等学力加试
科目名称一:《中国古代史》
参考书目:
1.朱绍侯主编:《中国古代史(第五版)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,2010年版。
科目名称二:《中国革命史》
参考书目:
1.《中国革命史》编写组:《中国革命史》(马工程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年版。